江苏自考网欢迎各位自考生,今天是
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江苏自考新闻 自考准考证 (2025年)成人高考咨询 江苏自考100问 自考13000英语专升本课程学习
南京 苏州 昆山 徐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扬州 南通
搜索列表
  • 全国2014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 全国2014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 驳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策略分析

     2007年笔者曾撰写《驳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与程中棠教授商榷》一文(载《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近来笔者阅读了程教授的《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一文① (以下简称“程文”),认为有诸多不当之处。因此,特写此文,再次与程教授商榷,并以此就正于我国学术界诸同仁。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不再列小标题,只是基本上按照“程文”的顺序就有关问题逐次进行论述。    1

  • 公民道德视阈下推己及人的现代的策略

    曲蓉,博士,讲师,宁波大学法学院    一    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推己及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可称为忠恕之道(《论语》)或絜矩之道(《大学》)。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就从不同角度对推己及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关于推己及人的许多论述。在回答弟子子贡什么是可以终身践行的行为准则时,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大

  • 关于亚里士多德技术德性思想生成的思想来源

      论文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地位显赫、思想卓越,其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技术德性思想对今天仍然意义重大,追寻该思想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论文关键词:技术;德性;技术德性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氏技术德性思想以古希腊先哲深邃的思想为基础,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对技术的独到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德性思想。    一、古希腊先哲奠定了技术德性思想的基础

  • 论诵读与古诗词学习

    摘要 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歌赋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中学生学好古诗词,并非难事,反复诵读,深入诵读,了解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想象古诗词描绘的情景,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鉴赏古诗词自然水到渠成。   关键词 古诗词 诵读 学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歌赋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无数名言佳句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却呈现令人担忧的局面。不少学

  •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者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至今没有圆满答案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制约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制约因素。   中国社会五千年历史中有过辉煌的创新与发明,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极大推进了各国发展的步伐。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说过:“中国在公元3 世纪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

  • 关于“尧天舜日”之颂与当今和谐社会之追求

      论文摘要:中国古代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中,其治国方略一步步完善。使由乱到治,多次实现“尧天舜日”之治,最终经历了“为政识德”到“任法而治”再到“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过渡到德礼刑并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论文关键词:德治;法治        中国古代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中,其治国方略一步步完善。使得社会由乱到治,多次实现“尧天舜日”之治,最终经历了“为政识德”到“任法而治”再到“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过渡到德礼刑并用,德治与法治

  •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Ⅰ、内容提要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最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心态与精神面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中国哲学是世界诸多哲学中的精华,是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心灵鸡汤。中国哲学系统严密,内涵丰富,对中国哲学进行探讨与认知,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精神信念上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创造与繁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本文试就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精神展开探讨,从而引出中国哲学的时代意义,以期能够为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的

  • 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索

    摘要: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索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注重个体存在的自然、自由的状态,注重精神对生命的超越。与儒家思想相比,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考更加在乎个人本身的自由自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这种重视“个人”的思想,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士人们指明了一条实现自我的新路,对于后世的人们扩展视野、开阔心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 个体存在 生命价值         据郭沫若先生的说法,庄子的思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