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网欢迎各位自考生,今天是
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江苏自考新闻汇总 自考准考证打印 自考整专业培训辅导 江苏自考100问 自考英语二教辅
南京 苏州 昆山 徐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扬州 南通

【为他/她点个赞】自考是一辈子的事情

2014年05月02日信息来源:互联网
喂,我在坐地铁呢,一会儿上来给您回电话。怎么都没想到,跟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张凤朝头一回预约采访,头一句话就让人震撼。
 

【为他/她点个赞】自考是一辈子的事情

  他这个局级干部,在京城不算个小官儿了,平时出门还自己挤地铁?
 
  随着采访的展开,记者的疑惑、不解被信任、敬佩所取代了。
 
 
 
张凤朝,这位在京西煤矿干了30年、1981年参加自学考试的我国第一代自考生,如今肩负北京市4000多家企业、7000多亿总资产管理监督重任的党委书记,用他走过的风雨人生,用他豪放又不失儒雅、亲和的气质,用他缜密创新的思维,告诉我们——
 
  生命中学习最重要。而自学考试能系统地学到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提高身心修养,获得不断进取的动力和毅力。
 
  先送矿工考大学,他放弃了高考
 
  张凤朝40岁前反复做着三个梦。第一梦是恢复高考了,可他数学课本还没看完呢,吓得出身冷汗。第二梦是见到了矿难中的同学,欲阴阳对话,却哽咽难言,醒后枕头湿了半边。第三梦是突然遇见毛泽东主席,激动之情难于名状。
 
  似梦似醒,亦真亦幻,却实实在在透露着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追求,他的牵挂,他对矿工兄弟的一往情深,他对领袖人物的朴素感情。
 
  上中小学时,他始终是好学生,成绩优等,文革打破了大学梦。1968年,他作为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下了王平村煤矿,打眼放炮,装渣铺道,干岩石掘进的活儿。
 
  可当上大学的机会真的降临时,这个富有激情的人,却主动放弃了机会。1977年,中断十余年的高考恢复了。时任王平村煤矿党总支副书记的张凤朝和许多年轻的矿工跃跃欲试。可当时的党委书记眼睛一瞪说:都想走?
 
  是啊,谁不想走?简陋的罐笼,黝黑的巷道,漆黑的脸颊……只有一晃一晃的矿灯陪伴。谁不想脱离漫漫长夜,奔向温暖的白天,奔向雪白的房子,奔向光明的前程?
 
  考还是留?选择一种机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人生。
 
  张凤朝作出了抉择:留在煤矿。不只因党委书记瞪眼睛,也缘于他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他喜欢一首赞美诗:太阳是宇宙的矿工,矿工是人间的太阳。他从内心深处感到离开煤矿一线是一种歉疚。
 
  高考那一天,张凤朝悄悄藏起了高考梦,组织矿工们到考场考试。他安排派车、送饭,他像现在的家长一样在矿区等候。
 
  高考结果出来了,他送去参加高考的几十位矿工兄弟全部考上了。他感到欣慰、自豪和骄傲。他高高兴兴送他们迈进高等学府。他在京西煤乡一线、段、科、坑……直到局党委书记,在煤矿奋斗了三十年。可上大学始终让他魂牵梦萦……
 
  条条大道通大学,他选择了自考
 
  1980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创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市、区、县自考办相继成立。当时,已调到矿务局党校的张凤朝从报纸上看到了消息,从广播里听到了喜讯。藏在心底的大学梦被唤醒了。
 
  1981年春,张凤朝与时维分别任党校教研室正副主任,同在一个办公室。他俩相互勉励:考!一次不合格,下次再考。不管三年五载,一定坚持下来。
 
  他毫不犹豫报考了工业经济管理专业,这是工作需要的专业。对于自考,他有信心,感兴趣。第一次报考就直接奔本科。但抽出时间太难了,忙啊!当时,他已33岁,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又是更高一级的基层干部。家事、公事千头万绪,忙了一天,晚上读书累得够戗,常常没看完预定的内容就睡着了。
 
  他干脆闻鸡起舞,起早自学。考前两个月,几乎每天清晨4时半,张凤朝房间的灯光就会最先亮起。他起身披上衣服,坐在被窝里台灯下看书。桌上,堆着一本本教材,他在书上圈圈点点。女儿说,爸爸在家的日子,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爸爸伏案读书的背影。家里的电视机每周只开一次,那就是周六夜晚。全家人都伴着书香过日子。
 
  第一科考哲学,时间太紧,指定教材没看完,看过的部分也糙得很。临考前,张凤朝患重感冒,持续高烧一个星期。他睡在床上,稍一清醒就拿起枕边的书看上一段。考试那天,烧退了,但人已软了,他还是支撑着进城赴考。这门课,他考了79分,过了。这得益于平时爱读书的习惯。他本科专科花插着考,4年后,他考过了十一二门,基本都一次通过。到1984年上半年,70学分的大专拿够了。最难的是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一块考。结果,没过关。
 
  考务更重了,他工作更忙了,加上教材与命题分离,他拿了115学分后(本科需130学分)停止了自考,攻读了党校研究生。
 
  但自学考试对他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只要一有空儿,他就读书。家里最老的家具是书柜,最新购置的也是书柜,个个满满当当。床头、桌上到处是书,连卫生间也不例外,就为看着方便。茶余饭后自不必说,就是吃饭的时候,也往往一手拿筷子,一手拿书报,顾不上夹菜。遇到精彩段落还会抬起头来跟老伴韩淑云和两个女儿说说,读书的快乐与亲人分享。有时,老伴和孩子会嗔怪地说他平时总不回家,回家就离不开书,书比她们都亲。
 
  他常自嘲:好读书,不求甚解。但那看似不经意的浏览中有着日积月累的积淀。同事说,他讲话不用别人代笔,也往往没有讲稿,拉个提纲就说,却是入情入理,妙趣横生,大家都很爱听。北京市区县局领导的调研报告和党课,他都获得过一等奖。报纸、电视台大炒了两年弄不清的延庆山区石室之谜,就是他在翻《水经注》时无意中发现了来头,谈笑中写了一篇文章,揭示了石室建造的年代、功能,被《北京日报》刊登。
 
  他说:我参加工作后的系统学习还是在自考阶段。自考,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很好的学习经历,也确实学到了知识。在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型领导问他:您是学规划的?北京银行的同志反映他讲的是内行话。他总诚恳地说,我是挖煤的出身。他从内心认为,这仰仗自学的兴趣、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数百京煤人参加自考,他成了榜样
 
  张凤朝参加自考,在京西煤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示范效应。
 
  看,张书记那么忙都考过了,我们也一定能过。数百名矿工加入了自考行列。仅在党校学习的一个班47名同学就有40名参加了自考。京西煤矿南沟、北沟、中沟三沟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读书和参加高自考成了矿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孙家来,现任北京矿建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当初学着张凤朝的样子,开局参加了哲学考试。正好考了60分,不多不少,过了。从此他对自学的兴趣来了,连当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都没看。24年过去了,想起自考生在中南海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参加毕业典礼的情景,他至今感到自豪和骄傲。
 
  张仲勋,现任京煤集团昊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当时在井下当挖煤工。向张凤朝学习,他从1983年参加自考,一直考到1990年。也爱靠被窝瞧书。原来,他脾气急,动不动就跟人拽领子动拳头,学了自考后,他自觉修身养性,提高了知识层次,拓宽了知识面,跟人更多讲道理了。后来,当了矿长。
 
  武振德,现任昊煜公司总经理。他参加自考时给自己树立了三个榜样,张凤朝是其中之一。他偶尔注意到一个细节。张凤朝学自考分秒必争,有一次开会间歇拿出小条背英语单词呢。他也将时间化整为零,总共拿下16门过关证书。
 
  李民英,现任梅苑饭店总经理。在张凤朝自考两年后参加自考。张书记几乎成了他的学习偶像。张凤朝去铁厂,盘山路1个半小时,颠簸中仍拿着纸条、卡片背单词。坐公交车,他也很少有坐着的时候,因为总有为老人孩子让座的机遇,他一面看书,一面还得牢牢抓住扶手。李民英就在307路公交车上看书背题,经常坐那趟车的乘客都记住了这个好学的小伙子。他看书真钻进去了,看出了一本书有150至200个概念,几十道简答题等,他说:学自考,苦中有甜。
 
  前几天,京西煤矿老自考生聚会。9名46岁至57岁的老自考生都说,他们对张凤朝把书先读厚再读薄的自学经验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有的还把张凤朝参加自考传得有些神奇:张书记每次书都没看完就考上了。
 
  希望全社会提高学习力,他推出了典型
 
  酷爱学习的张凤朝,同样欣赏自觉学习的人。随着他的职务向上升,他办公室书柜的书也越来越多,他学理论、学专业、学实践,同时,不断把一个人自学的精神向更多的人、向全社会推广。
 
  还记得东方天使、颐和园导游员魏红吗?颐和园的变迁,她娓娓道来;成语典故,她信手拈来;中文英语,她流利对译。她获得了北京园林行业英语导游讲解第一名。可她却是高中毕业生,靠顽强的自学精神,攀登上知识的高峰。
 

以上是关于【为他/她点个赞】自考是一辈子的事情已公布的相关信息,请自考生们认真查看,如果你想获取最新的江苏自考新闻或者江苏自考问题答疑,可以扫描江苏自考网公众号二维码,我们会最第一时间内为你解答。

➤自考有疑惑或想进学习群,请联系江苏自考网客服

(编辑:jr78532)  H:0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