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
曾国藩在继承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家庭教化理论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把家庭作为伦理教化的基础,提出要将治家与教子合二为一,知德与意趣要兼相修养,努力做到自立自强与刚柔并济,并且将立身与养身相统一。 曾国藩 家庭教化 伦理 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重“教化”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在“教”和“化”之间,“教”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化”是一种内在的用功;“教”需要通过“化”才能表现出其功能,“化”也必须通过“教”才能显现出其目的。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思想,特
-
浅析先秦儒家天人观的生态伦理思想探微
论文关键词:先秦濡家;天人合一;天人相分;生态伦理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已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初步认识到生物体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天人相分”的观念中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提出“仁民而爱物”,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没有“天人相分”的“天人合一”是不健全的,“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是以时代精神的主旋
-
浅论曾国藩的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曾国藩 孝弟 家庭伦理 社会伦理 论文摘要:曾国藩受传统铭家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影响,在继承和发展了曾氏家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孝弟”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忍想,以“仁、礼、诚、愁”为准则的社会伦理思想。曾国藩的伦理思想时构建现今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曾国藩伦理思想的来源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也受到了湖湘文化
-
试谈戴震之“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生生 仁 自然生命 德性生命 戴震从天道与人道两方面论述“生生之仁”,由天道而人道,他着重关注人道之生生:一方面肯定生生,即生命的需要和满足,为此他提出了“生养之道”和“与天下共遂其生则仁”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肯定仁,即伦理规范的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为相生养之道”的观点。这两方面的肯定,平衡了人外在的自然生命和人内在的德性生命。这种平衡,既避免了只注重生命的确证而陷入穷欲和动物自然本能追求的泥潭的后果,又避免了高扬道德而对生命漠视乃至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的后果。
-
现代科技发展对伦理建设的新要求
论文关键词:科技发展 伦理建设 理论建设 制度建设 主体建设 论文摘要:现代科技发展对伦理建设的理论、制度和主体这三个不同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在理论建设方面,要求实现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从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转向,并立足于多学科基础上的大交汇、大融合;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加强科技立法,引进科技伦理的“软着陆”机制;在主体建设方面.要求明确科技主体的伦理责任,
-
试析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论文摘要: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伦理原则,要求人们相爱相利,不要相恶交别,要利他人,利天下。兼爱出发点是兴利除害,兴利的具体途径是交相立。与儒家仁爱思想不同,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的爱,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探讨墨家兼爱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墨子;兼爱;和谐社会 一、墨家兼爱思想的内涵 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兼”有不分彼此之意。“爱”是关爱,相爱,行爱的意思。“兼
-
试论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生态伦理学成了一门热门的学科。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生态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中国传统时代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如果能够很好地传承、发展与推广,这对于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以及重建和谐家园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有灵 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因其巨大的破坏性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再不理性地对待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甚至地球存在都将成为问
-
关于性别壁垒成因探析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平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现实世界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等问题。针对女性的无形性别壁垒还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存在。作者从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路径依赖的广泛存在和复杂的现实决定性几个方面对无形性别壁垒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寻求帮助女性突破无形壁垒的有效方法,寻求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论文关键词:性别壁垒;性别期待;伦理反思;平等 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
-
浅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摘要: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是对经与权生动鲜活的诠释。本文从个体的人伦道德层面、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方法论层面对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阐发。 关键词:权变;个体;社会;方法论 孔子的一生处事为人则处处体现"权"。但在《论语》中仅三处提到"权",如:"子罕"篇"未可
-
浅谈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
论文关键词:仁爱 忠恕 修已 仁义礼智 居敬 穷理 省察 论文摘要: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令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养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孔盂的伦理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它包括状态
搜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