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亚里士多德技术德性思想生成的思想来源
论文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地位显赫、思想卓越,其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技术德性思想对今天仍然意义重大,追寻该思想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论文关键词:技术;德性;技术德性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氏技术德性思想以古希腊先哲深邃的思想为基础,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对技术的独到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德性思想。 一、古希腊先哲奠定了技术德性思想的基础
-
魏斐德关于“哲学透视”的毛泽东思想解析
毛泽东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在何等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时代交汇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给出了一个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性解说。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哲学观才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大量著述中,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的《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无疑是一部值得重视的重要著作。 一、“客观历史
-
中国道文化道可道,非常道
“ 道”,最早由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随后,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有句非常有名的话来诠释‘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由此成为中国古典哲学里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由‘道’而衍生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哲学概念,在文革中,‘形而上学’被引入现实政治意识形态中,一句‘形而上学猖獗’,使许多理论工作者成为政治运动中的牺牲品。在八十年代的高中《唯物辨证法》、《政治经济学》两科课程中,对‘形而上’与‘形而下’这对哲学概念
-
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
摘要:有人称梁漱溟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然其本人却愿以“佛家”自居。事实上“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正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使命。他的这种儒佛共融的思想是在直面人生实践的时候寻求“方便”的态度转化,体现了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心和济世救民的情怀。 关键词:梁漱溟;思想转变;济世救民 梁漱溟,(1893--1988)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
-
议淮南子的自然整体主义世界观
论文关键词:淮南子;自然整体主义;道;天;大地共同体 论文摘要:为了挖掘《淮南子》的世界观并为生态世界观的构建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解析和哲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淮南子》继承了先秦道家自然中心主义传统,建立其独特的世界观——自然整体主义世界观,它具体体现为:首先,用“道”来统一宇宙万事万物,它等同于“一”,是包容两极的和谐的统一体;其次,天地是生养自然万物的有机体,是父母,或是人格神;再次,从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出发,提出“我亦物也”、“张天下以为之笼”等观点,表明人
-
浅论庄子哲学中“仙”与“道”的结合
庄子哲学;道家学说;神仙思想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庄子正是因为最早将“仙”与“道”结合在一起,使
-
试论当代科技革命与食品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科学 当代科技革命 创新发展 论文摘 要:食品科学创新理论及研究开发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理论及创新思维方法相吻合。科技革命可以看作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食品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科技革命对传统的食品加工产业的加工方法、检测标准、检测手段、质量控制预警体系乃至食品科学技术的理论框架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供了新颖的技术研究平台,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促进科技革命的进程。 所有自20世纪以
-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文化价值探讨
在全党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复强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
-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反思
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不仅表现为子贡“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感慨,表现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愿,也表现在张载“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的论定中。因此,这一问题可以说是贯彻儒学始终的问题。但对于这种贯彻始终的重大主题,不同时代的儒学却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探索与回答,——这又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性与时代性;而不同时代的儒学,其借以区别的标志,往往也就体现在对天人关系不同的把握视角上。 &
-
试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现代科学 哲学 影响 论文摘 要: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大家会惊奇地发现科学和哲学有相同的历史起源,而且在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最初阶段,哲学与科学是不分彼此的一个概念,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逻辑层面、研究的具体方法领域和研究特定对象的一致性。在科学和哲学所有的互相之间的影响和具体联系当中,研究方法的联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和标志性的第一位联系,还是其他联系和影响的根基,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和关键论点。 一、科学和哲学历史上的互相影响 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渊源起始于现代科学最
搜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