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广谱哲学的创立谈科研方法论
摘要:广谱哲学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带给科研工作者很多启示。主要从研究课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课题要有合适的方法论和解决课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三个方面阐述广谱哲学创立的科研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广谱哲学;科研方法;课题 有幸聆听张玉祥教授的《广谱哲学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其中,广谱哲学的艰难创业过程,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启示尤深,它们虽不属于广谱哲学本身,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它们是无形的,但却给我们无穷的激励。 一、课题就是解决矛盾 ——广谱哲学要
-
浅论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人们对科学不自觉的推崇和盲目接受,使得科学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这表现在机械自然观和科学主义的盛行;但同时。民众与科学的距离也日益扩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深层文化危机。这又使得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这一问题凸显出来。究其原因,除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这一主要原因之外,还在于:首先,它来自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于稳定性的渴望和对于理解的追求;其次,科学自身也对上述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第三,科学哲学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
-
试论吴健雄研究
综述《吴健雄袁家骝文集》、《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等著作有关吴健雄物理学地位评判中的诸多见解,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实验原创与理论原创的关系”等科学哲学问题,本文建议更多地从吴健雄实验物理学贡献的细节、吴健雄对女性参与科学与教育的推动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吴健雄的事业与人生。 吴健雄;物理学史;华人女性 吴健雄(1912.5.31~1997.2.16)的名字现在已经广为人知。这首先要归功于现在通讯网络的发达,如果我们用“百度”或者“谷歌”在网上搜索,可
-
浅谈技术哲学研究的定位及关键
论文关键词:技术哲学 技术创新哲学 学科定位 论文摘要:提出技术哲学研究要融入哲学主流和切近社会现实,必须定位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自然改造论。在这样的定位下,技术创新哲学研究又成为了整个技术哲学研究的关键内容。 一 技术哲学研究的定位:建立一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自然改造论 中外技术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30年左右的系统努力,虽然成果颇丰,但作为一门学科仍未进入“常规科学”阶段,仍处于哲学研究的边缘,仍未产生明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针对这种困境,为了适应当今技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促
-
浅论技术哲学研究之我见
论文关键词:技术哲学;技术创新哲学;技术启蒙 论文摘要:本文概括了德国、美国和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自觉意识,并进而提出,现阶段技术哲学研究的关键任务有两项:其一,面向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其二,面向社会,进行技术启蒙。 一、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技术哲学”研究起源于德国。1877年,德国哲学家卡普(E.Kapp)发表《技术哲学纲要》一书,这是德国系统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的开端。在这之后,基默扼(E.Zschimmer!和德韶尔(F.De
-
“宇爆说”立论,犯四大错误
摘要:“大爆炸宇宙”既非绝对宇宙又非相对宇宙,在哲学上是个不存在的东西。一个假说必须有事实和科学理论两个条件。“字爆说”分别用纯红移的哈勃观测、宇宙常数的斥力大于引力、小于引力三个东西来做事实,但它们都不是事实;又用多普勒原理来做科学理论,但它在远太空尚未证明,“宇爆说”体说是科学理论,连假说也不是,只是二重瞎说。 关键词:并不存在的第三种宇宙;宇宙常数的斥力;假说;二重瞎说 一、两种宇宙和“第三种宇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宇宙有两种:绝对的和相对的。绝对
-
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李兰芬,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德个体的心性觉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养所要推崇的某种境界,而达此境界的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及其过程在本质上则既受制于人们生活所依的微观生存处境,更受制于人类发展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放宽到这样一个认知框架下来谈道德修养,目的在于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之传统方式的道德修养置于一个恰当的社会语境进行讨论,以给予其道德社会学的重新关注,而不是褊狭地将其嵌套在某种既定话语下进行传统式的个体道德解读。由此看来,道德修养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尚不为
-
关于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讲究个性、尊重个性,并试图塑造自由个性的时代;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秩序,谋求秩序,并试图构建良好秩序的时代。一个良好的现代社会总是既要保证人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正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其核心主旨可以说就在于解决好个性与秩序的现实问题。然而,在当代,特别是立基于风险社会的现实,人的个性与秩序有着十分复杂的矛盾关系。 一 &n
-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分析
论文摘要:何为全面发展?何为个性发展?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入手,具体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的关系,阐述传统教育模式下人的发展的误区。这些正是笔者在本文中要探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人的发展;理性思考;误区分析 “教育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早已为社会发展的事实所验证;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社会”、“教育世纪”的当代,更显示出预言一般的魅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
-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Ⅰ、内容提要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最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心态与精神面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中国哲学是世界诸多哲学中的精华,是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心灵鸡汤。中国哲学系统严密,内涵丰富,对中国哲学进行探讨与认知,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精神信念上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创造与繁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本文试就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精神展开探讨,从而引出中国哲学的时代意义,以期能够为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的
搜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