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网欢迎各位自考生,今天是
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江苏自考新闻 自考准考证 江苏助学自考(小自考) 江苏自考100问 自考13000英语专升本课程学习
南京 苏州 昆山 徐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扬州 南通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2014年04月04日信息来源:互联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从总的方面探究法学研究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被称为(    C  )

A.历史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       D.综合法学

2.“法学”一词源自于(   A   )

A.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B.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C.公元前3世纪末古希腊时期的拉丁语      D.公元前l世纪末罗马君主专制时期的拉丁语

3.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   B   )

A.权利规则B.强行性规则C.权义复合规则 D.准用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指不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的规则。这种规则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完全肯定的形式,不允许任意变更。

4.在法的要素中,作为法的解释和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是(   C   )

A.法律概念B.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       D.技术性的规定

5.将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   )

A.凯尔森B.埃利希C.韦伯D.庞德

【解析】学界对于法律秩序的诠释主要有两种:
(1)"制度论".它是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凯尔森.
(2)"结果说".它是视法律秩序为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埃利希、韦伯、庞德。

6.法这种客体对于社会主体的关系和在这种关系中所具有的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被称为(    B  )

A.法的作用B.法的价值C.法的功能       D.法的效力

【解析】法的价值作为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同法的功能和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是不能等同的概念。

法的价值:就是法这种客体对于社会主体的关系和在这种关系所圭的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

法的功能:是法所具有的可以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功用和性能,是法这个事物的内在的、稳定的和应然的能量和潜力。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实际影响,它体现法同外部世界即同家、社会和公民生活所发生的关系。

法的效力:又称法律效力或法的约束力。指法所具有的人们必须遵从强制力。

7.它表现为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影响,它体现法同外部世界即国家生活和公民生活所发生的关系。这个它是指(   A   )

A.法的作用B.法的功能C.法的价值       D.法的客观性

【解析】法的作用与法的功能和法的价值不同,它不是人们对法的寄托,也不是法的潜能,而是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影响,是同外部世界所发生的真实的关系.

8.恩格斯所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指(    B  )

A.《法国民法典》                         B.罗马法

C.《德国民法典》                         D.《美国宪法》

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作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其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9.关于民法法系的表达,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是(   D   )

A.罗马法是民法法系的主要支柱            B.民法法系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C.民法法系不承认法院有创制法的作用      D.民法法系将法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10.我们将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继受和延续称之为(   B   )

A.法的移植B.法的继承C.法的起源       D.法的历史类型

11.在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和政策的区别的表达有错误的是(    D  )

A.两者制定的主体不同B.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C.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D.两者体现的价值不同

法和政策的区别:(1)制定的主体和方式不同;(2)实施的方式不同;(3)表现的形式不同;

(4)调整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5)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2.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中的(   B   )

A.立法准备B.立法完善C.由法案到法     D.审议法案

【解析】立法完善阶段,指法案变为法之后,为使该法进一步臻于科学化,更宜于体现立法目的和适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和辅助工作构成的立法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清理、汇编和编纂。

13.有权的机关和人员对法案表示最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态度是指(   C   )

A.提出法案B.审议法案C.表决和通过法案 D.公布法律

【解析】表决法案,是有权的机关和人员对法案表示最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态度.
通过法案的基本原则一般是少数服从多数,法案只有获得法定多数表决者的赞同,才能通过而成为法.

14.立法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机关共同行使的立法体制称为(    A  )

A.复合的立法体制B.制衡的立法体制C.单一的立法体制    D.其它特殊的立法体制

15.立法是法的渊源中的(   B   )

A.资源性渊源B.进路性渊源C.动因性渊源 D.程序性渊源

三大要素:资源型要素(基本要素)、进路性要素(立法、司法、行政、国际交往)、动因性要素(根本要素)

16.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问题的法律,如刑法是(   C   )

A.根本法B.普通法C.基本法             D.国家法

【解析】普通法是宪法以外的所有法的统称.普通法所包括的法,种类繁多,它们各自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程序亦有差别.它们所反映的是某种社会关系,而不是多种社会关系.

17.就成文法的形式而言,基本的区分标准就是(   B   )

A.司法形式B.立法形式C.学术标准  D.习惯形式

【解析】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8.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在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当(   B  )

A.适用新刑法B.适用旧刑法C.以新刑法为主,参考旧刑法  D.适用处罚最重的刑法

【解析】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适用旧刑法.这也体现了对法的适用的高效的要求,之所以要高效,是因为"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19.需要通过法律制裁的方式才能使主体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关系是(   A   )

A.保护性法律关系B.平权型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  D.具体法律关系

【解析】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基于违法行为而形成的,需要通过法律制裁的方式才能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关系.

20.法律关系的概念起源于(   A   )

A.古罗马B.古希腊C.中世纪             D.英国

21.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   C   )

A.天赋的B.理性固有的C.永远不能超过社会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    D.永恒不变的

【解析】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不承认人权是天赋的或人的理性所固有的,而认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物质社会条件许可的范围,并且与一定的政权性质紧密关联.

22.对人权和对物权的划分起源于(   A   )

A.罗马法B.英国法C.法国法             D.美国法

【解析】根据权利效力范围的不同,权利分为对物权和对人权.其划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中的对物之诉和对人之诉.

23.个体工商户甲每月定期到税务局交税,该行为属于(   B   )

A.中性行为B.积极法律行为C.抽象法律行为  D.非法律行为

【解析】积极法律行为,也称"生产行为",就是行为人以积极地,直接对课题发生作用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表现为一定的动作或动作系列,能够引起客体内容或性质的变化.

24.“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中对“子女”应作的解释是(   B   )

A.字面解释B.限制解释C.逻辑解释       D.扩张解释

【解析】限制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小于文字本来含义的解释.题目中的"子女"仅指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抚养教育的子女.即对"子女"做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

25.下列关于民主的判断,

以上是关于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已公布的相关信息,请自考生们认真查看,如果你想获取最新的江苏自考新闻或者江苏自考问题答疑,可以扫描江苏自考网公众号二维码,我们会最第一时间内为你解答。

➤自考有疑惑或想进学习群,请联系江苏自考网客服

(编辑:cjl0117)  H:0
自考生评论区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