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A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以上是关于全国2012年4月自考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已公布的相关信息,请自考生们认真查看,如果你想获取最新的江苏自考新闻或者江苏自考问题答疑,可以扫描江苏自考网公众号二维码,我们会最第一时间内为你解答。
➤自考有疑惑或想进学习群,请联系江苏自考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