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网欢迎各位自考生,今天是
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江苏自考新闻 自考准考证 自考整专业培训辅导 江苏自考100问 自考英语二教辅
南京 苏州 昆山 徐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扬州 南通

江苏自考30445《宏观经济分析》教材大纲

2021年12月24日信息来源:江苏教育考试院

高纲175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30445 宏观经济分析

江苏自考30445《宏观经济分析》教材大纲

南京大学编(2018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宏观经济分析》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宏观阶级分析概述、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及政策效应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及其核算、新增长理论概述、开放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的演进与展望等内容。因此,它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正确评价经济学家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思维和逻辑。

2.理解收入和价格的决定。

3.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英语、微观经济学、会计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数据、模型与决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等。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决定,难点在于经济诊治和经济预测。

 

Ⅱ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经济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内在逻辑一致的解释。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现象,综合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经济学是什么          

(二)市场机制与“看不见的手”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经济学是什么  

识记:(1)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3)机会成本;(4)基本经济问题。

(二)市场机制与“看不见的手”  

1.识记

(1)需求规律与需求曲线;(2)劣等品、替代品与互补品;(3)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5)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6)价格伸缩性、价格刚性、价格粘性。

2.领会

(1)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2)影响个体供给曲线的因素;(3)各类要素的价格表示。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识记

(1)经济学发展的历史;(2)存量与流量;(3)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2.领会

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思路。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3)机会成本;(4)基本经济问题;(5)需求规律与需求曲线;(6)劣等品、替代品与互补品;(7)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8)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9)价格伸缩性、价格刚性、价格粘性;(10)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11)影响个体供给曲线的因素;(12)各类要素的价格表示;(13)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思路。

 

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民收入核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

(1)宏观经济学;(2)国内生产总值;(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4)消费者价格指数;(5)生产者价格指数;(6)隐性失业;(7)奥肯定律。

2.领会

(1)衡量整体经济状况的三个关键变量;(2)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题。

(二)国民收入核算

1.识记

(1)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

2.领会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宏观经济学;(2)国内生产总值;(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4)消费者价格指数;(5)生产者价格指数;(6)隐性失业;(7)奥肯定律;(8)衡量整体经济状况的三个关键变量;(9)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题;(10)国民生产总值;(11)国民生产净值;(12)国民收入;(13)个人可支配收入;(14)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二)凯恩斯主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附录: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识记:(1)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

(二)凯恩斯主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识记:凯恩斯主义的收入—支出分析

附录及专栏:

识记:(1)绝对收入假说;(2)平均消费倾向递减;(3)生命周期假说;(4)持久收入假说。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3)凯恩斯主义的收入—支出分析;(4)绝对收入假说;(5)平均消费倾向递减;(6)生命周期假说;(7)持久收入假说。

 

第四章  IS-LM模型及政策效应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对投资支出的进一步考察        

(二)IS曲线              

(三)货币市场均衡及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五)IS-LM模型与均衡的(产出,利率)组合    

附录:货币供给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对投资支出的进一步考察

1.识记

(1)固定资产投资;(2)存货投资;(3)居民居住投资。

2.领会

(1)企业持有计划存货的原因;(2)影响存货投资的因素。

(二)IS曲线

识记:(1)利率对均衡产出的影响:IS曲线;(2)财政政策与IS曲线

(三)货币市场均衡及利率的决定

1.识记

(1)实际货币余额;(2)交易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5)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2.领会:持有货币的动机。

(四)LM曲线

识记:

(1)产出的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LM曲线;(2)LM曲线的两个极端形式;(3)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区。

(五)IS-LM模型与均衡的(产出,利率)组合

1.识记

(1)财政政策乘数;(2)货币政策乘数。

2.领会

(1)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效应;(2)货币政策与IS-LM模型。

3.应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

附录:货币供给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识记

(1)货币乘数;(2)公开市场业务;(3)法定准备金率;(4)超额准备金(5)贴现率。

2.领会

(1)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3)改变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

3.应用

贴现率改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企业持有计划存货的原因;(2)影响存货投资的因素;(3)持有货币的动机;(4)财政政策乘数;(5)货币政策乘数;(6)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效应;(7)货币政策与IS-LM模型;(8)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9)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10)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11)改变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12)贴现率改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第五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        

(三)透视实际GDP的波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总需求曲线

1.识记

(1)有效需求;(2)财富效应与替代效应;(3)财政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平移;(4)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平移。

2.领会

价格的变动对总支出曲线(IS曲线)的影响。

(二)总供给曲线

1.识记

(1)总供给曲线;(2)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3)长期总供给曲线;(4)短期总供给曲线;(4)黏性工资模型。

2.领会

(1)长期总供给曲线平移的原因;(2)短期总供给曲线平移的原因。

3.应用

工资黏性的原因解释。

(三)透视实际GDP的波动

1.识记

(1)长期宏观经济均衡;(2)短期宏观经济均衡;(3)就业不足均衡、充分就业均衡和过度就业均衡;(4)总需求冲击与总供给冲击;(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6)自动稳定器;(7)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领会

(1)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关系;(2)引发实际GDP波动的因素;(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4)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5)货币政策的优势与局限性(与财政政策相比)。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价格的变动对总支出曲线(IS曲线)的影响;(2)长期总供给曲线平移的原因;(3)短期总供给曲线平移的原因;(4)工资黏性的原因解释;(5)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关系;(6)引发实际GDP波动的因素;(7)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8)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9)货币政策的优势与局限性(与财政政策相比)。

 

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失业                            

(二)通货膨胀        

(三)菲利普斯曲线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失业

1.识记

(1)自然失业率;(2)季节性失业;(3)摩擦性失业;(4)结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6)人力资本。

2.领会

(1)“自然”失业的类型;(2)周期性失业的原因;(3)周期性失业的危害。

(二)通货膨胀

1.识记

(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的通货膨胀;(4)可预期的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税;(6)菜单成本;(7)皮鞋成本;(8)税收扭曲成本。

2.领会

(1)通货膨胀的类型;(2)通货膨胀成因的古典主义观点;(3)通货膨胀成本的古典主义观点;(4)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5)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3.应用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

(三)菲利普斯曲线

1.识记

(1)菲利普斯曲线;(2)适应性预期;(3)通货膨胀惯性;(4)自然失业率假说;(5)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

2.领会

(1)适应性预期理论对短期宏观分析的启示;(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

3.应用

弗里德曼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重要贡献。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自然”失业的类型;(2)周期性失业的原因;(3)周期性失业的危害;(4)通货膨胀的类型;(5)通货膨胀成因的古典主义观点;(6)通货膨胀成本的古典主义观点;(7)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8)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9)现代通货膨胀理论;(10)适应性预期理论对短期宏观分析的启示;(1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12)弗里德曼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七章 经济周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四)金融经济周期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

1.识记

(1)经济周期;(2)经济指示器;(3)基钦周期;(4)朱格拉周期;(5)库兹涅茨周期;(6)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领会

(1)对经济周期定义的理解;(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3)经济周期的测量;(4)经济周期的类型。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

1.识记

(1)乘数原理;(2)加速原理;(3)乘数-加速数模型。

2.应用

加速原理的基本思想与政策含义。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识记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应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

(四)金融经济周期理论

1.识记

(1)BGG模型;(2)金融经济周期理论。

2.领会

金融经济周期的一般传导机制。

3.应用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四、本章关键问题

深刻理解经济周期的基本原理,透彻了解经济危机形成的机制;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进行比较对照,形成自己的观点;灵活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本章关键问题:(1)对经济周期定义的理解;(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3)经济周期的测量;(4)经济周期的类型;(5)乘数原理;(6)加速原理;(7)乘数-加速数模型;(8)加速原理的基本思想与政策含义;(9)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10)金融经济周期的一般传导机制;(11)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第八章 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消极政策论者的依据       

(二)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消极政策论者的依据

1.识记

(1)内部时滞;(2)认识时滞;(3)决策时滞;(4)行动时滞;(5)外部时滞;(6)理性预期理论;(7)理性预期;(8)理性预期随机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9)卢卡斯批判。

2.领会

(1)内部时滞及其主要类型;(2)影响外部时滞长短的因素。

3.应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

(二)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

1.识记

(1)单一规则政策;(2)前后不一致性;(3)财政政策的单一规则;(4)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2.领会

(1)制定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目标;(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3.应用

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比较。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理性预期理论;(2)内部时滞及其主要类型;(3)影响外部时滞长短的因素;(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5)制定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目标;(6)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7)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比较。

 

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增长的典型事实      

(二)新古典模型        

(三)增长的收敛性       

附录:公平性增长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增长的典型事实      

1.识记

(1)经济增长;(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领会

(1)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2)历史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3)各国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于认识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关系的作用。

(二)新古典模型

1.识记:

(1)索洛模型;(2)简单的索洛模型;(3)经济稳态;(4)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5)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2.领会

(1)经济达到稳态的特征;(2)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应用

调整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

(三)增长的收敛性       

识记:(1)经济收敛的类型;(2)绝对收敛;(3)条件收敛;(4)s收敛

附录:公平性增长

1.识记:

(1)洛伦茨曲线;(2)基尼系数;(3)基尼系数的度量。

2.领会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政策。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2)历史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3)各国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于认识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关系的作用;(5)经济达到稳态的特征;(6)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7)调整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8)洛伦茨曲线;(9)基尼系数;(10)基尼系数的度量;(11)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政策。

 

第十章 新增长理论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AK模型       

(二)外部性        

(三)技术创新        

(四)增长的经验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AK模型

识记

AK生产函数

(二)外部性        

1、识记

(1)知识外溢;(2)知识外溢和帕累托最优性。

2.领会

知识外部性的五个假设。

(三)技术创新

1.识记

(1)技术创新的类型;(2)创造性毁灭;(3)钓鱼效应;(4)巨人肩膀效应;(5)重复研究效应。

2.领会

影响创新效率的三种效应。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知识外溢;(2)知识外溢和帕累托最优性;(3)知识外部性的五个假设;(4)技术创新的类型;(5)影响创新效率的三种效应。

 

第十一章 开放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汇率和汇率制度           

(三)M-F模型与“三元悖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1、识记

(1)封闭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的构成;(2)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构成;(3)国际收支的概念;(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5)经常项目;(6)资本和金融项目;(7)金融账户的类型;(8)官方储备资产。

2.领会

资本转移的三个方面。

(二)汇率和汇率制度

1.识记

(1)汇率;(2)直接标价法;(3)间接标价法;(4)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5)购买力评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6)汇率制度;(7)固定汇率制度;(8)浮动汇率制度;(9)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2.领会

(1)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之间的关系;(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3)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

3.应用

(1)汇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2)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3)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三)M-F模型与“三元悖论”

1.识记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2.领会

(1)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资本转移的三个方面;(2)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之间的关系;(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4)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5)汇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6)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7)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8)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9)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演进与展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全面掌握本章内容(包括专栏、附录和脚注),熟练解答本章习题和《习题解析》对应章节的习题,灵活运用本章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的宏观经济现象。

二、课程内容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二)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

(三)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和挑战

(四)中国经济转型的展望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领会:(1)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阶段;(2)中国的增量式转型战略的特征;(3)中国经济转型整体推进的具体措施。

(二)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

1.识记

(1)激进式模式;(2)渐进式改革;(3)科尔奈的新范式;(4)经济转型的理论基础;(5)华盛顿共识;(6)后华盛顿共识;(7)北京共识。

2.领会

(1)激进式模式的主要内容;(2)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结论。

3.应用

(1)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2)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3)对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解释。

(三)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和挑战

1.领会

中国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主要表现。

2.应用

中国经济转型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四)中国经济转型的展望

领会:中国经济转型的展望。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关键问题:(1)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阶段;(2)中国的增量式转型战略的特征;(3)中国经济转型整体推进的具体措施;(4)激进式模式的主要内容;(5)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结论;(6)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7)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8)对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解释;(9)中国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主要表现;(10)中国经济转型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1)中国经济转型的展望。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 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沈坤荣、耿强、韩剑主编:《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第一,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第四,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后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考指导

1.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考生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考生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如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考生在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与文章。

2.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考生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考生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社会助学机构在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和领会占30%,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占7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

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一般说来,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也就是说,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个规律称为(   )

A.需求规律                      B.供给规律

C.供求规律                      D.供求均衡规律

答案:A

2.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的第四个阶段是(   )

A.衰退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繁荣阶段

答案:C

二、填空题

1.乘数加速数模型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答案:萨缪尔森

2.经济转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和________。

答案:产权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国民收入

参考答案: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2.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或指其产出水平的提高。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银行体系的融资效率不高。

(2)金融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金融工具品种开发不足,不利于投资与融资发展的需要。

(3)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与种类单一。

(4)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五、论述题

1.试述“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提高社会储蓄水平。

(2)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更合理地进行税率改革。

(4)加强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监管。

(5)维持可浮动的竞争性汇率。

(6)加强市场制度建设。

(7)维护政府的权威。

(8)重视教育、文化和环境。

(9)强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上是关于江苏自考30445《宏观经济分析》教材大纲已公布的相关信息,请自考生们认真查看,如果你想获取最新的江苏自考新闻或者江苏自考问题答疑,可以扫描江苏自考网公众号二维码,我们会最第一时间内为你解答。

➤自考有疑惑或想进学习群,请联系江苏自考网客服

(编辑:wangxin)  H:0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