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论文摘要: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伦理原则,要求人们相爱相利,不要相恶交别,要利他人,利天下。兼爱出发点是兴利除害,兴利的具体途径是交相立。与儒家仁爱思想不同,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的爱,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探讨墨家兼爱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墨子;兼爱;和谐社会 一、墨家兼爱思想的内涵 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兼”有不分彼此之意。“爱”是关爱,相爱,行爱的意思。“兼
-
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索
摘要: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索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注重个体存在的自然、自由的状态,注重精神对生命的超越。与儒家思想相比,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考更加在乎个人本身的自由自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这种重视“个人”的思想,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士人们指明了一条实现自我的新路,对于后世的人们扩展视野、开阔心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 个体存在 生命价值 据郭沫若先生的说法,庄子的思
-
论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儒家道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庞大的体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透彻的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道德思想是不可缺席的,它将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危机的缓解及新道德的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道德;儒家道德思想;道德危机;当代价值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儒家道德思
-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从学生、学校与政府、社会及宗教本身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对策 Abstract:The belief crisi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h become
-
浅析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透视
论文关键词:创作思想 人道主义 文学作品 论文摘要:创作思想是作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其作品中的审美体现,它影响和决定着作家的创作成就。本文考察了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的形成渊源,探讨了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在《急流三部曲》中的渗透形式,为人们进一步理解《急流三部曲》开拓了新视野。 一、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的形成渊源 1.巴金受母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巴金童年生活在一个有着浓厚封建宗法色彩的大家庭里
-
试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限制条件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对象;方向;限制 准确理解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内涵,需全面把握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研究对象、价值“概念”、以及理论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限制条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从其本来的理论限制条件范围内去坚持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概不例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在其本身成立的前提条件下发展。目前理论界存在一种错误的趋势,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
-
浅谈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
论文关键词:仁爱 忠恕 修已 仁义礼智 居敬 穷理 省察 论文摘要: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令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养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孔盂的伦理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它包括状态
-
福克纳文学创作的文化语境
“语境”一词最早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里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语境”指的是语言赖以生存、运用、发展的环境,它对语言使用者的言语活动起着解释或制约的作用。马里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类。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习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关于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阐述了在实践中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必要性及方法和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论文关键词:卢卡奇;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时代价值 乔治·卢卡奇(GeorgLukacs,1885~1971),匈牙利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1918年加入匈牙
-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标准之变
摘 要: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20世纪西方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纵观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标准,可看到其向绝对到相对,相对到消融这一趋势演变。 关键词:科学 非科学 划界标准 演变 科学划界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部分的科学哲学教科书都以专题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科学划界即是在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之间作出区别。以期呈示科学特有的品格和认知价值及社会实践价值。科学
搜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