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哲与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摘 要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把握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浅述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比较。 关键词 近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近现代西方哲学概述 (一)近代西方哲学概述 近代西方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由思想的逐渐形成和神学的没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至17世纪初,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中心,并形成
-
试论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剖析
论文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价值 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对西方环境伦理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质分别进行了剖析,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产生分歧的焦点—自然价值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并在此墓础上说明了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取向,指明西方环境伦理学由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
中国的绘画精神
内容摘要: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艺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活动。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向人们展示它内在所包含的精神思想。中国的绘画从几千年前的工艺装饰纹样中孕育并发展起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寓意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情趣寄寓”和“以画写意”是中国绘画比较典型的借以表达画家思想的两种形式。 1、情趣寄寓 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
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
摘 要:徐悲鸿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主张革新、反对守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现代美术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就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
-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摘 要:从古至今,歌唱都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语言形式。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演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交流,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来进行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有人说,歌唱是最动人的音乐,而笔者认为,其动人之处就在于以亲切的语言和优美的声音表现动人的情感,达到两者完美的结合—声情并茂。 关键词:声乐演唱 艺术 声情并茂 &nb
-
从前期小说月报看王蕴章和恽铁樵编辑思想的不同
摘 要:前期《小说月报》由于王蕴章和恽铁樵两任编辑所处时代和编辑理念的不同,体现出他们不同的编辑风格。他们编辑思想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编辑主张、编辑形式、对读者的重视、编辑意识方面。关键词:小说月报;编辑;不同;职称论文《小说月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从1910年创刊到1920年12期,后期从1921年第12卷第一期到1932年毁于战火。从1910年创刊开始到1912年由王蕴章主编,他留学南洋后,由张元济提议,让恽铁樵接替王蕴章成为《小说月报》的第二任主编。他从1912年至1
-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伦理道德建设的意义
【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传统高度重视,而“和谐”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先哲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不管是治国、做人、持家、人士、人文、从教、经商,都要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自觉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和谐社会;伦理道德;市场经济 从古至今,伦理道德已成为人们价值观形成的思想道德基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
-
论统计学中的统计思想
【摘 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思想;认识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
-
试析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反思和探索
本文针对高校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 当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迅速发展,其应用已遍及我国各个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可以为高校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对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毋庸置疑,这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某些方面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既可以促进教学和学
-
解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摘要中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天人相与”观,有助于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 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出的人伦秩序和“安老爱幼”观,有助于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和谐;在对待人与自 身的关系上表现出的自省意识、价值自觉和修身养性,避免了人的肉体和灵魂、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自称“中国式的人道 主义者”的汪曾祺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学说,在作品中融注了中华人文精神,十分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人 性的优美丰富和价值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其作品
搜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