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科书补白的历史策略
“补白”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或对某一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本文探讨的“补白”包含两层意思:①对语文教科书中的空白页面进行补充;②填补语文教科书空白页面的图文信息。 一、为何补白 1.有“白”可补 笔者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7—9年级“国标本”语文教科书进行统计时发现,可供补白的页面数量可观。以每页不少于13行为统计标准,人教版可补页面
-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 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配伍 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
-
关于道德动因多元化策略的研究
道德动因是道德行为主体遵守、践履道德规范的动力和原因。对道德动因的考察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历史上的思想家见仁见智,异见纷纭。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来讲,道德动因既是亟须研究清楚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道德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动力支撑,对道德动因问题的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提出增强主体道德动力的策略,优化道德动力供给机制,从而推进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一、道义论或功利论不能覆盖道德动因 &n
-
试析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分歧
论文摘要:赫尔巴特的理性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分别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基础,是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思想。从分析两种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入手,探讨哲学基础不同所造成的教学论方面的差异,并从教育目的、课程、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最后从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角度总结了两种教学论思想。 论文关键词:理性主义;实用主义;教学论;哲学分歧 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认为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在历史上都产生过深
-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考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党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得出的历史总结,科学反映了当今中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要想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必须要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明确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精神,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唯物史观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早在党的十
-
试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论文摘要: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原型,也是西方哲学的核心维度,本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追溯中西方和谐思想的起源,分析和谐思想的本质和特性,阐明继承和谐思想和理念对培养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思想;和谐人格 研究和谐思想起源的意义在于:历史考察的方法始终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方法;同时,研究和谐思想起源是为了准确把握和谐概念、和谐思想本质及其特点,实现通过对和谐溯源的认知转换为对
-
魏斐德关于“哲学透视”的毛泽东思想解析
毛泽东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在何等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时代交汇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给出了一个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性解说。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哲学观才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大量著述中,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的《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无疑是一部值得重视的重要著作。 一、“客观历史
-
论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他将平衡视为矛盾论的基本范畴,动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平衡的根本因素,渐进的改革和激烈的革命是实现社会平衡的基本途径。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在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应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实践经验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平衡论;布哈林;现实意义;布哈林是苏联时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是其社会历史观
-
浅论曾国藩的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曾国藩 孝弟 家庭伦理 社会伦理 论文摘要:曾国藩受传统铭家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影响,在继承和发展了曾氏家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孝弟”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忍想,以“仁、礼、诚、愁”为准则的社会伦理思想。曾国藩的伦理思想时构建现今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曾国藩伦理思想的来源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也受到了湖湘文化
-
关于老子德治思想略论
老子;德治;尊道贵德;以民为本;顺天应时 历史上对《老子》的解读汗牛充栋,不同的人得出相殊的结论。窃以为:德治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全书中,它都是以德治为旨归的,它主张尊道贵德,隆德贱礼,不尚智巧;以民为本,与民休养,致虚守静;顺天应时,无为治国。 《老子》(又名《道德经》)就像老子本人一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历史上对它的解读不胜枚举,修道之人以其为修身之书,尚武之人以其为兵法之书,而为政之人则以其为治国之书,各种解读不胜其详。
搜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