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自考2060102历史教育本科段专业课程表(停报!)
2060102历史教育(本科段)主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 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1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2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00015英语(二)144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6500772世界近代史专题★6600769中国传统文化★5728214世界文化史★48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7929858江苏文化史★310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41100775历史教育学★412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513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7 29768教育
-
警钟:江苏两名大学生网购自考答案 转手倒卖获刑
一份“马克思”“近代史”“答案”关键字的聊天记录,被细心的网警洞悉。经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确认,发现聊天记录里的考试答案与原题内容一致,为绝密级国家秘密。经网监侦查,两名涉案大学生小陈、小张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
论孔子的死亡意识与终极关怀
孔子;死亡;终极关怀;仁德;人生 孔子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阐发他的死亡意识的,人的道德及其提高是他的终极关怀的基本内涵。所以孔子的死亡意识始终以“仁德”为中心,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孔子的死亡意识的实质是为了“生”,是为了人生更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生道德价值的实现是解决死亡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对死亡超越的最基本途径。 终极关怀的概念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来的,但终极关怀之意却存在于一切文化系统中。张岱年先生把古今中外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划分三种类型:1.归依上帝的终极关怀
-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
科学与人文二者自产生以来,就是相互伴随、互相融合,构成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本文试图应用逻辑与历史的线索,从理性、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三个角度来分析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性精神所开出的两条向路,而科学与人文最终的融合也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回归;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源,始于人类的求知精神,科学的发展与人文的变更相互关联,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再到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
-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者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至今没有圆满答案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制约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制约因素。 中国社会五千年历史中有过辉煌的创新与发明,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极大推进了各国发展的步伐。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说过:“中国在公元3 世纪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
-
浅谈李约瑟难题与科技政策革新
摘 要:从科技文化和知志产权制度的差异角度探析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因由。为了更好地振兴我国科技,构建创新型国家,必须对现行科技政策的内涵加以充实,包括建立以培养科学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教育体系和完善相关科技知志产权制度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技政策;科学精神;知志产权 一、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
-
试论“理解”狄尔泰
在生活世界里,“理解”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但在哲学家那里,它的丰富内涵和规定性却必须得到详尽阐发。对于任何近代诠释学理论来说,理解理论总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因为只有通过理解对象的意义才能被把握,才能被阐发。阅读狄尔泰,理解狄尔泰,绝不能绕开狄尔泰哲学的“理解”理论。文章尝试从狄尔泰哲学“理解”的角度来理解狄尔泰。 诠释学;“理解”;表达式;精神科学;狄尔泰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1833—1911)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哲学巨人。他是西方哲学
-
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异同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许多相同点。但是他们是从各自不同的哲学立场、原则和方法出发开创现代哲学的,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是不容忽视的,不能因为其共性而混淆他们之间的原则性界限。 关键词:哲学;超越;异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
-
马哲与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摘 要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把握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浅述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比较。 关键词 近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近现代西方哲学概述 (一)近代西方哲学概述 近代西方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由思想的逐渐形成和神学的没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至17世纪初,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中心,并形成
-
近代知识女性对传统伦理观念的突破
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将女性局限在家庭的范围内,而近代有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首先把活动的范围从家庭延伸到社会。本文试就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得出近代妇女所从事的新伦理建构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明清以来理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理学对妇女行为的规范则集中表
搜索列表